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共环境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校美术教材。环境艺术设计系列城城 市市 公公 共共 环环 境境 设设 计计朱蓉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西美术出版社简 介该书以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基础理论框架为依托,对城市公公环境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对各类型设计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以系统理论和设计方法为两大 核心内容,着重进行了强调,通过理论研究抓住本质性问题,为研究工作提供方法和指导。科学理 性的设计方法对掌握正确的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方法与思维也十分重要,不仅能加强设计者的主观能 动性,并能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设计规律,提高设计水平。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概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概述 / 1第一节
2、环境的基本概念 / 2 第二节城市公共环境的涵义 / 3 第三节城市公共环境的分类 / 4第二章 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原则 / 9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 10 第二节人性化原则 / 11 第三节多样化原则 / 14 第四节生态性原则 / 16第三章 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方法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方法 / 19第一节城市公共环境的场地设计 / 20 第二节城市公共环境的空间构成方式 / 26 第三节城市公共环境的物质要素设计 / 30第四章 城市各类公共环境设计概要城市各类公共环境设计概要 / 65第一节城市广场环境设计 / 66 第二节城市街道环境设计 / 74 第三节城市公园绿的
3、环境设计 / 81 第四节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 / 88第五章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课程要求及学生作业城市公共环境设计课程要求及学生作业 / 99第一节课程要求 / 100 第二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 101 第三节优秀学生课程作业 / 1032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笔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笔记 2009-8-22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概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系统构成:阳光、空气、 村落、城市、 陆地 建筑 环境物质要素分析:自然型环境 山脉、河湖、地林、田地、植被 环境 城镇、村落 城市型环境 公共环境建筑、街巷、道路、桥梁、广场、小品、公共设施、广告标
4、识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公共环境的涵义城市公共环境的涵义 充分体现出城市与建筑、空间形态与社会使用之间的密切关联。是城市建筑主体及其室内空间的延 伸,也是城市环境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构成空间与形态要素作为设计载体。一、一、相关概念相关概念城市空间公共的、半公共的和供内部使用的空间。 外部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街道、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广场和体育场地等,又分开放空间和专用空间。二、二、城市公共环境的涵义城市公共环境的涵义指户外空间 天空、山脉、地形、水面、河流、树木、草地等自然景观与场所 城市外部空间、道路、桥梁、广场、建筑物、公共设施、构筑物、公共设施等。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公共环境的分类城市公共
5、环境的分类然环境:风景区、保护区、保留区 一、按营造方式分一、按营造方式分 广场空间环境:市政、纪念、商业、交通、宗教、休闲娱乐广场等。人工环境 街道环境:各种道路、步行街等公园环境:城市公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等。居住小区环境:小区公共绿地、住区庭院、街坊庭院绿地、宅边绿地等1. 集散型城市公共环境:集会、观光、休息等功能 二、按功能性分二、按功能性分 2. 商业型城市公共环境:商业、休憩等 (单一或混合式) 3. 交通型城市公共环境:步行、车行、停车、货运等4. 休憩型城市公共环境:休息、散步、观景等自然要素系统相互人工要素系统关系空间形态城市公共环境社会使用城市建筑城市外部环境3广场、街
6、道、公园、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特征比较广场、街道、公园、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特征比较章小结:章小结: 对城市公共环境进行分类,大到街区地段环境,小至环境设施,其设计内容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空间功 能与形态装饰,且涵盖了城市、社会、生态、美学等综合性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自身的复杂 性和多层性,从而决定设计者对其进行综合研究与设计过程中,有必要架构起相应的指导原则或价值体系, 并将各种相关因素有效地融入其中。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原则 第一节第一节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一、一、 与城市的整合与城市的整合 设计时应充分从城市或区域的角度考虑公共环境的设计,梳理整合城市整体
7、环境的架构,考查其在时空 等方面的过渡和衔接,使城市建筑景观环境环境设施得以协调一致。二、系统结构的整体性二、系统结构的整体性 城市公共环境内部结构系统在功能、空间、实体、活动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均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间间相互作用,并根据不同的结构方式形成不同的结构秩序,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环境特征。将自然、建筑、空 间、园林、交通、文化和活动等要素设计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环境。三、整体性设计与决策三、整体性设计与决策 进行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是多学科的交融与整合, 应把握系统的多元化、综合性及城市建设的方向。 人性化原则: 1、生理层面:日照、遮阴、通风、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功能自然气候因素; 2、
8、心理层面:容量、设施、照明、安全、舒适性和实用性等,功能性与设置方式的关系。如, “线”形空间与“点”状空间所表现的不同特征, “线”形的公共环境适宜于交通, “点”状适宜于停留,大型的硬底 铺装适合于广场等。 3、 、行为层面;满足各种行为活动的要求、人流集散、延伸建筑使用。具有开放性和领域性等。第二节第二节多样化原则多样化原则从功能、历史、社群入手考虑具备“潜在功能”的“多价空间”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空间的可能性。第三节第三节生态原则生态原则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是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子系统。1.设计前基地的地形地貌、土地植被等,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构思;空间特征服务对象与开放度
9、内容设施社会职能广场较强的空间围合感,与街道相 比具有“静”和“终”的“点 状”特征市民、公共性社会交往、娱乐服务 设施、绿化、艺术雕 塑、小品等文化社交、交通、 购物休闲等开 放性公共生活街道狭长的“线型”空间,呈现强 烈的动感、延续性市民,公共性商场、街头服务性、 非服务性小品设施交通、商贸、 社交公园空间开阔,周围界面限定性较 弱,通常具有“面”的特征游人,半公共性 或公共性观赏、游乐设施、绿 化、山水等游览、观赏居住 小区一定围合感,较明确的观赏路 径,具有空间大小明暗等变化小区居民等,私 密性或半公共性仿自然的假山水、绿 化、园林建筑小品日常居住生活 或游人观赏4一、自然生态系统一、
10、自然生态系统 2.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山体、水体等)资源与环境要素;3.提供绿色交往空间和亲水开放空间调节大气,净化空气。 二、文化生态系统二、文化生态系统章小结:章小结: 总结了系统、科学、多元化的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理念和原则。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方法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公共环境的场地设计城市公共环境的场地设计一、场地分析一、场地分析 分析其在城市完整系统中与其他关联要素,如周围建筑、道路、绿化、城市景观之间的有机联系与配 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规划情况、道路及场地现状与设计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体布局,改善原有环境不 利因素。二、场地出土口选择二、场地出土口选择 场
11、地出入口选择应考虑与附近干道方便联系,人流活动畅通,停车场设置满足交通功能要求。三、场地功能与景观分区三、场地功能与景观分区 依据外界环境限定、自然条件、空间使用功能、行为心里方式确定空间领域及形成空间层次。各区域 间的功能组织秩序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是向心型的。如:外部内部;多数集合少数集合等。汽车停车布置方式比较汽车停车布置方式比较基本方式主 要 特点平行式停车所需停车带窄,设置适应的停车带后,车辆出入方便,但每车位面积大斜列式停车对场地形状适应性强,出入方便,但每车位占地面积大。垂直式停车停车方便,但停车带宽度大,出入所需通道宽度大1、经管分区可从节点、轴线、界面、层级结构等方面考虑。
12、2、 在对环境场地进行功能和景观分区时,在注意可变性和复杂性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各部分区域空间 的流线序列、动静分区、面积大小及形态关系。 3、 从整合空间、优化功能、完善景观和道路系统、确定空间特色定位等着手,制定设计策略。四、场地道路交通组织应以出入口位置、功能区分与景观分区作为基础,尽量减少相互干扰,并保持相互联系。流线通畅, 减少不必要的迂回和曲折,并利用设施(路面铺设、灯具照明、树木等)作导向。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公共环境的空间构成方式城市公共环境的空间构成方式构成方式:构成方式: 构成方式涉及空间的限定与分割,空间的 过渡,空间的穿插与空间的序列等。各界 面、物质要素与环境空间所构成的形
13、态和 组合关系是达成整体性的关键。 一、空间的限定与分割一、空间的限定与分割 附图 1、通过地面的升降或材质色彩划分等在低界面上限定与分割; 2、通过植物、垂直水体、地行、建筑物、构造物等垂直接面方式限定与分割; 3、通过顶部界面进行空间围合; 在设计中,应依据其既有封闭特征又有开放功能,适当保持实体或接面的封闭性和连续性,特别注意 公共空间的高宽比,开口位置、数量、面积及檐口线的变化;适当利用大型茂密树木植栽达成封闭性。基础平面:大地、水体、低矮植被及铺地材料;垂直立面:建筑立面、围墙、乔灌木等; 上部平面:顶面、棚等;5二、空间的过渡二、空间的过渡 在形式和性质上与所相连的空间不同,并形成
14、邻接式的串联空间。三、空间的穿插三、空间的穿插 方式:1)边界提示(如台阶、立柱等)而自成一体;2)铺装不同材质、色彩和铺砌方式表示导向和空间变化。四、空间序列四、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和关联也是空间构成的主要设计方式,通过空间在形态、面积等方面的对比与重复来体现。 如:利用建筑改善空间的封闭性,利用树木植栽达到封闭性。垂直界面所产生的不同围合程度的空间特征垂直界面所产生的不同围合程度的空间特征不不同同围围合合程程 度度图图 例例空空 间间 特特 征征空间限定空间限定平行布置方向感、通行感、无限定区域二面围合相交 L 型 或 T 型相交处角部区域空间被限定, 向外成呈开放性较弱a = ba b空间
15、较平和,三面围合界面地位均等, 一定的开放性。a b ab狭长、流动性,封闭感较强, 纵深中轴线上易形成视觉吸引点三面围合a ba b空间开敞性较强, C 界面成为空间内主导界面。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真人百家家乐app,较强围合感四面 围合向心性封闭感极强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公共环境的物质要素设计城市公共环境的物质要素设计一、硬质环境要素设计一、硬质环境要素设计 1、铺地:要求 1)防滑、耐磨、排水、易管; 2)导向性,引导、限定、标志空间; 3)装饰性;材料选择和铺砌方式取决于环境功能及整体空间效果,质量和纹理对比可限定提示空间; 地面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及环境设施综合考虑;2、踏步和坡道:引导和分化空间设施,可采用多样化的线型(曲尺型、折线型或曲线型等)并与自然结 合。踏步坡度 1:21:7,级数:11 级左右,平台宽度1m.。坡道坡度 1:5,注意防滑和排水。3、环境设施1)安全设施:护柱、围墙与栏杆隔离、划分、引导;2)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走进上海市优秀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自2017年5月环保设施开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以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向公众开放的设施单位达到2101家,越来越多从前“闲人免进”的环保设施单位变为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上海市共有90家单位登上“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名单”。今年六五环境日上海市主会场活动上,本市10家优秀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获得了公开表彰。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市优秀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环境监测单位篇,看看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青浦区环境监测站和长宁区环境监测站是怎样向公众开放的吧!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始建于1978年,是从事环境监测的公益性科学技术单位,隶属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业务上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指导,属全国环境监测一级站。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自建站以来,就积极开展各项科普宣传市民参观等开放活动。2017年12月29日,被选为第一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正式启动向公众开放工作;2018年6月5日,被授予“上海市环境科普教育基地”铜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作为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科技资源,不断发挥环境科学传播中的专业优势,借助六五环境日、科技周、国际自然周、环博会、城博会、市城市规划馆等宣传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社会的公众开放机制。
目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三江路55号监测大院主要开放环境监测科普展厅、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13楼空气质量综合观测实验室、分析实验室,以及百万分之一天平室、应急监测车、生态实验室、标本室等地点。其中环境监测科普展厅始建于2015年,展厅面积120m2,2020年11月经过第二轮更新布展,新增了长三角区域监测网络的动态展示、中心40周年历程和“天地一体智慧监测”展示等内容;分析实验室开放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实验室、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室、生物毒性实验室、嗅辨室等参观点。中心还开放了崇明东滩大气超级站、淀山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多个监测现场参观点,建立延安中学校园“微型大气自动监测站”,组织中学生黄浦江流域水质考察,举办校内科普讲座等。
2020年08月 科技节公众开放活动
2020年12月 华师大学生参观生态环境监测展厅
青浦区环境监测站
上海市青浦区环境监测站是从事环境监测的公益性科学技术单位,隶属于青浦区生态环境局,业务上受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指导,属全国环境监测东部二级站,是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也是青浦区六个院士工作站之一。青浦区环境监测站总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主要承接青浦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工作,包括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噪声、敏感区域环境及突发事故应急监测等。依托自身优势和特点,建成了集参观、互动、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基地。
多年来,在青浦区科学技术学会、青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真人百家家乐app,青浦区环境监测站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更好地服务青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围绕中心工作,坚持亮点带动、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凸显形象,结合基地自身优势和特点,开拓性地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多年来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青浦区环境监测站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被原上海市环保局和上海市科委命名为“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环境教育科普基地”,于2016年成为全市首批“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分站点之一,被授予2018-2019年度“青浦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监测站的讲解员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通过层层选拔,纷纷入围上海市科普讲解员大赛决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青浦区环境监测站已成为向公众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及环保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素质的有效场所。在开展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环境科普活动中有着很好的示范性,能较好地满足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高质量环保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水平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
青浦区环境科普教育基地-正门全景
学生们体验趣味实验互动环节
长宁区环境监测站
上海市长宁区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79年,为上海市长宁区生态环境局下属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单位。监测站具有计量认证资质,具备水、气、声与振动、辐射、机动车排放、加油站和生物等七大类百余项测试能力。监测站实验室位于云雾山路79号5层,占地面积2000平方,配备了各类监测设备160余套,价值2400万,监测站全方位、全天候保障辖区各类环境监测需求。监测站积极拓展新领域,为区域精细化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监督。开展辖区大气网格化监测、河道水质在线监测、噪声自动监测等重点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推进智慧环保信息化建设,通过监测数据信息中心开放展示智慧环保“一网统管”场景应用,开放效果良好。
长宁区生态环境局将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监测数据信息中心纳入向公众开放的环保设施范围,长宁区设施公开工作宣传面广,各类参与人员范围大,去年疫情期间也没有暂停开放工作,鼓励年轻骨干集思广益,认真筛选公众感兴趣的课题,梳理每个项目从采样分析到结果解读的流程,用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形式拍摄环境监测线上云游小短片。参与的同志各个成为了多面手,每个人都身兼编剧、导演、演员、后期配音、视频剪辑数职。“云游记”系列宣传,共制作10期,分别于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网站等平台开展,累计点击量超过十万次。
娄山中学初中部兴趣小组专题调研学习
天山居委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开放日活动
供稿:张徵晟 付洁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