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DB旗舰真人·【中国区】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添加时间:2025-01-05

真人百家家乐app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1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人物的动态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本节课旨在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不同的环境,产生截然不同的画面内容及视觉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绘画中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掌握利用环境衬托人物已达到更加完整的画面效果的绘画方法。提高学生的画面掌握能力,为以后的相关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二、 说教学目标。

本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设立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特点。

2、 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任务的动态变化想象活动内容,添加适当的背景。提高学生美术的表现力。进而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想象力,加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对新课程理念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条件下我设定了一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不同的还击,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根据相同的人物动态,设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情节,并添加适当的环境,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四、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后,结合新课程理念,设定了一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和发现法。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切教法和学法的确立都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最终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首先(出示)(播放-----婴儿)一般思维下,学生会认为婴儿的周围应该有妈妈爸爸等,后来展示却用了一片荒地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之间密切的联系,进而揭示主题——《人物与环境》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可以更直观,更便捷,让学生一目了然。选择婴儿作为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过程中使用了能激发兴趣的猜谜法真人百家家乐app,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果学生深切体会到相同主体不同背景的画面,背景对主体的说明关系。学生兴趣浓厚,寓教于乐。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继续播放,出示人物,我用激将法再让他们猜,并让学生模仿,学生的思路大开,结果也是五花八门。通过以上对画面的逐步认识学生已经懂得,背景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而是对主题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环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赏比较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2. 动作相同,位置不同,联想到的画面内容不同

展示书上所提供的一对人物的图片,是他们的位置发生变化,引导学生联想这是我们可以通过背景的变化得到怎样不同的画面效果。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提问。提问后结合书上给出的范例进行讲解。

在本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服务,以学生的一生的.发展为落脚点。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3.同样姿势的人物通过旋转得到的不同效果。

展示出一个跳跃的小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在之前的基础上学生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这是我用将这个任务旋转不同的角度,再提问“现在你们再思考一下这个小人在干什么?”答案便会变得更加五花八门。欣赏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得出,同一个姿势旋转一下角度,添加适当的环境,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一环节中,运用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是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自由创作教师辅导

在学生创作前,给出作业要求。让学生有创作的大方向。

在学生的创作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并走下讲台,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

(四):作业展示、评价

作品完成后,进行评价。在此环节中,对学生的优点及时肯定,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其他的学生做适当的补充。鼓励具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则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提供发展方向。

六、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2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废水、废气的产生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小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习惯。

教学难点:

废水、废气的产生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环保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说起环保,我们的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环保是环保部门的事,和我们无关;环保就是治理 “三废”,其实,环保是地球村上的每个公民的事,也是每个必尽的义务之一。

二、讲授新课。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1.环境污染

了解环境污染的各种表现及产生原因,学生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相应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明确目前环境污染无处不在的危机现状。

2.土地荒漠化

由朝阳多次出现沙尘天气,引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造成土地退化的现象。读图片及材料,了解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3.生态系统破坏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砍伐、耕作,使森林减少,生物物种灭绝,植被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

教师总结归纳:地球生物圈是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上的距离和国家的边界对环境灾难是没有约束力的。环境问题没有国界,是全球性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现在地球的环境条件可以说是日益下降。所以,改善环境、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小学生虽然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很大程度的.改变周围环境,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去尽我们的努力。下面这几样,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好:

◆ 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滋润了土地,哺育了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 节约用电

在我国,火力发电占了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还比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等。

◆ 少使用塑料制品

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 “白色污染 ”。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餐盒。

3、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4、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5、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

◆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我们每天使用的一次筷子,都是用竹子或树木做成的,我们每扔掉一双筷子,就是扔掉一片森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金属饭勺或非一次性筷子吃饭,而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 拒绝使用含汞的干电池

在我们平时使用的干电池中,含有对环境及健康有很大威胁的汞,一次性电池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汞,而可充电干电池中汞的含相对较低或不含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不使用含汞的干电池,尽量使用可充电电池。

2、不要随手丢弃用过的废电池,最好能将用过的电池集中起来,交到学校旧电池回收箱,送到处理厂。

◆ 保护校园内的 xx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到:

1、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时给花草浇水。

◆ 节约粮食:粮食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光、热、水、肥资源,节约粮食,就是节约资源,就是环保。

三、总结。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认识身边的植物、动物和天气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见的环境。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自然、关心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组成: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

各种天气现象:晴天、雨天、雪天、风天

2. 认识人造环境

学校、家庭、社区的构成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保护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节约用水和用电的方法

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简单措施

三、教学安排

| 周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活动 | 课外活动 |

|------|------------------|---------------------------------------|--------------------------------|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 1 | 自然环境概述 | 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自然环境的组成 | 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 |

| 2 | 植物和动物 | 观察和描绘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 进行一次小型的'自然探索活动 |

| 3 | 天气变化 | 学习天气现象,制作天气图 | 每天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

| 4 | 人造环境 | 参观学校和社区,了解人造环境的构成 | 制作自己的家和社区的手工图 |

| 5 | 环境保护 | 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

| 6 | 综合复习 | 复习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 组织一次环保主题的小演讲 |

四、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 实践法:通过动手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

五、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2.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手工作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合作情况。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环境教育书籍。

2. 多媒体:利用视频和图片展示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或社区。

七、注意事项

1. 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在户外活动中,确保学生的安全,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境知识,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开始初步认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由于年龄小,他们对环境的认知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关注环境、爱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如空气、水、土壤、植物等。

2. 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等。

4.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难点

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环境概念和环保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措施

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儿歌、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的美丽和破坏环境的后果。

3. 组织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洁、植树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4. 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环境(2 课时)

介绍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如空气、水、土壤、植物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

2. 第二单元:环保意识培养(3 课时)

讲述破坏环境的后果,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3. 第三单元:环保习惯养成(3 课时)

教导学生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等环保习惯。

通过儿歌和游戏巩固环保习惯。

4. 第四单元:实践活动(2 课时)

组织校园清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开展植树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绘画、手工等。

3.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遵守环保规则等。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希望能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初步认识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5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初步具备观察和感知环境的能力,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比较有限。通过环境教学,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环境,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和重要性,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2. 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等。

4.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1. 认识我们的地球: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组成等基本信息,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2. 美丽的大自然:带领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爱护花草树木:讲解花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朵、践踏草坪。

4. 节约用水: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如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5. 不乱扔垃圾:教导学生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培养他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学会垃圾分类。

6. 环保小卫士: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捡垃圾、植树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环境和环保知识。

2. 故事教学法:讲述与环保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环保技能,增强环保责任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的地球(2 课时)

1. 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2.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第二单元:美丽的大自然(3 课时)

1.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2. 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 我爱大自然。

第三单元:爱护花草树木(3 课时)

1. 花草树木的作用。

2. 不要随意采摘花朵、践踏草坪。

3. 我和花草树木做朋友。

第四单元:节约用水(3 课时)

1. 水的重要性。

2. 节约用水的方法。

3. 争当节水小卫士。

第五单元:不乱扔垃圾(3 课时)

1. 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 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

3. 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

第六单元:环保小卫士(2 课时)

1. 环保实践活动:捡垃圾。

2. 环保实践活动:植树。

六、教学评估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环保日记等。

3.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小测验,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如是否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等。

七、教学资源

1. 环保图书、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垃圾桶等设施。

3. 环保宣传海报、标语等。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希望能让一年级的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6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环境问题,如垃圾污染、水污染等,并学会如何避免和减少这些问题。

3.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自然环境

介绍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等。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空气、水、食物等。

2. 身边的环境问题

认识垃圾污染,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认识水污染,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认识空气污染,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方法。

3. 环保行动

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环保海报、发放环保传单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环境问题。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环保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环保知识和技能。

3.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环保故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周:认识自然环境

介绍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第二周:垃圾污染

认识垃圾污染,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危害。

学习垃圾的分类方法。

3. 第三周:垃圾分类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评选垃圾分类小能手。

4. 第四周:水污染

认识水污染,了解水的重要性和水污染的危害。

学习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5. 第五周:环保宣传活动

组织学生制作环保海报,宣传环保知识。

到社区发放环保传单,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6. 第六周:空气污染

认识空气污染,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空气污染的危害。

学习保护空气的方法。

7. 第七周:环保习惯养成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制定环保行动计划。

8. 第八周:总结与回顾

总结本学期的环境教学内容。

展示学生的'环保作品和活动成果。

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等。

2. 评估学生在环保活动中的表现,如垃圾分类的准确性、环保宣传的效果等。

3. 检查学生的作业和作品,如环保海报、环保行动计划等。

六、注意事项

1. 教学内容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

3. 组织环保活动时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但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压力。

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 7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简单的环境现象有了初步的感受,但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环境问题,如垃圾污染、水污染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等。

4.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措施

1.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洁、植树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4. 采用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保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

1. 认识自然环境,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开展“我爱大自然”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十月:

1. 认识身边的`环境问题,如垃圾污染、水污染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垃圾清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十一月:

1. 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2. 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让学生制作节约用水宣传画。

十二月:

1. 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游戏,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

次年一月:

1. 总结本学期的环境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开展“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表彰在环保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评估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掌握了环保方法等。

3. 通过小测验、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一年级的环境教学中,我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习惯,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市政环境工程 22所环境/市政工程专业重点院校简介

真人百家家乐app

----以下为不完全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名称)设置铁路建筑系,开设了“给水和排水”等专业课程。1986年成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1996年建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16年9月成立了环境学院,2017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进入环境学院,威海校区、深圳校区也设立环境工程专业,与校本部同步同等培养,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全国并列第一,市政工程获得A。哈工大环境学科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国际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教学仿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的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26人,形成了一支由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加上校友共有6名给水排水出身的院士,分别是李圭白、汤鸿霄、张杰、彭永臻、任南琪、曲久辉等院士)、4位长江学者、4位国家杰青等国家级高端人才组成且45岁以下博士化率100%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源于1928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1977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年成立环境工程系,1988年被评为我国唯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2009年和2013年两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第一名;2011年发展为环境学院。

学院建立了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市政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生态学为重点的学科体系,组建了一支以钱易院士、郝吉明院士和贺克斌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已经有7 名环境学科的教师和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立了“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等高水平的开放式研究机构,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在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系,共有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平台。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系,拥有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三。建立了包括“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共建)”、“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社会经济环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20多个科研教学平台,形成了完善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服务社会”一体化平台体系。

学院共有教职工10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863领域主题专家1人、水专项主题专家2人。2000年以来,环境学院主持国家、省部级及地方服务等课题千余项,科研经费近10亿元,为国家和地方重大环境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在国内环境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地位,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在最新的US News、QS等国际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环境学科分别位列全球32位和全球27位。按基本科学指标(ESI)的数据,北京大学环境/生态学科已跻身全球前0.2%。

1991年 建立“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2000年 国家首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同时获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点授权,同年建立“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 环境科学中心、城市与环境学系和技术物理系的环境化学教研室合并成立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博士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于1999年1月组建而成,设有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研究所、化学化工系、环境科学系、汽车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及北京市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教学与科研机构。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11”计划引智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次(排名第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名列全国第八;双一流学科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其前身是原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7年“环境工程”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专业,入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于2011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2年,环境学院获批“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污染预防与控制创新引智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学院“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相关系(所、室、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有3个系、9个研究所(室)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

市政环境工程 22所环境/市政工程专业重点院校简介

学院现有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环境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环境科学)。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环境修复与资源再生三个自主设置的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科学4个本科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1983年建立的环境科学研究所,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首批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教育的平台之一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学科体系建设始于1952年刘培桐先生创建的土壤地理学专业。目前拥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2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环境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环境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系、环境生态工程系和环境系统工程系,以及战略环境评价与生态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湿地生态与工程研究中心、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大气环境研究中心。拥有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流域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建设有中日、中丹、中意、中澳、中加等多项中外合作研究生培养项目。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始建于1973年。1983年成立环境科学系,这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环境科学系,于1998年在我国率先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化学作为南开大学环境学科的起点,起步早,起点高。早在1981年就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全国首批环境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环境科学学科首次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0年获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环境科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中首批4个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2011年获批我国首批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生态学被认定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一级重点学科。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1年12月组建,2013年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整体合并到环境学院。学院现设环境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和环境科学与生态系三个教学单位,并设有本科教学中心实验室和天津大学环评中心,以及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座舱空气革新性环境研究中心(CARE)、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低温余热利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中澳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5个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环境能源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遗传学、环境信息与规划管理、环境生态学、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室内环境学、热能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1个二级学科,拥有覆盖全部二级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1个能源与环保工程博士点,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居第八名,百分比位次为8/86(9.3%)。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有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二级学科,1998年获环境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环境科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同年获准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排名第 8 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1人、首届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 1 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3人。目前已形成5个稳定且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环境系统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与垃圾资源化、环境毒理与生态工程。该领域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四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部级二等奖18项、省部级三等奖40项。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和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共建的学院,学院由原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实验中心和原山东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的环境学科于2001年初组建成立。

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等3个系和环境化学与工程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与功能材料、流域水环境、大气污染控制、资源循环及环保新材料、资源循环与清洁生产工艺、战略环评与规划等研究所以及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3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在198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1990年在国内率先设立环境海洋学博士点,2000年获批我国第一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同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具有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环境科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在国内最早开展海洋环境研究,在海洋污染物输运、海-气物质交换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和生物响应机制、水下三角洲地质环境监测与成灾机理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于1996年新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可授予本科、硕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博士学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包括环境化学、大气环境、环境监测、环境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6个专业方向。目前,环境系还拥有“环境学科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科技部“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环境科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等学术与教学平台。2017年9月,复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2001年和2002年获批环境工程博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2003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院现有教职工78名,80%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3人担任国际SCI期刊副主编,12人次担任SCI期刊编委。学院参与上海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导建设了上海市环境保护大数据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

市政环境工程 22所环境/市政工程专业重点院校简介

学院现已形成流域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区域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环境功能材料、资源环境管理及应对气候变化、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等特色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筹建。现有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通用光学辐射定标与表征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在国内具有较鲜明特色的一流科研团队。

学院设置应用物理与环境科学两个专业,目前主要专业方向有:环境光学、大气光学、光学遥感、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大气物理化学、环境毒理等。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个湖北省优势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土地资源管理);1个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地理科学);7个硕士点和7个博士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拥有和共享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科研项目涵盖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制图大会地图杰出作品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下设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地质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大气科学系和教学实验中心6个教学实体,同时也是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主要挂靠单位。

学院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含1个共建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大气科学、生物学),涵盖8个博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气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设计(艺媒)、资源与环境化学(材化),9个硕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气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设计(艺媒)、资源与环境化学(材化)、大气科学、生物学。开办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大气科学5个本科专业。2014年起学院环境/生态学科连续进入全球 ESI 前 1%。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由全国首批环境化工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05年获批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成为“环境工程”广东省唯一重点学科,2012年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14位,2014年学院自主设置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交叉前沿学科方向。

学院逐步形成水污染控制与给水净化、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与技术、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5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部分方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青岛理工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前身是环境工程系,成立于1980年,2002年正式更名为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教授32人(含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0人,学院现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5个本科专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我院给排水、环境工程、建环3个专业皆入选),此前已成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市政工程”为博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市政及环境工程方向)”为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暖通工程”4个工程硕士培养方向。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市政工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在校本科生近2100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人。

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拥有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环境生态工程与污染修复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装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余热利用及节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能源与环境装备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暖通与热泵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新型环保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约3800余万元。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始于1958年设立的“城市建设系”,1999年更名为“环境工程系”真人百家家乐app,2004年更名为“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简称“环境学院”)。环境学院目前设有4个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物工程。

现有1个博士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市政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1个在职工程硕士授权点:市政工程。

拥有1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研发中心: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给水排水综合实验室;1个省级清洁生产评估中心。

学院共有92名在职职工,外聘兼职院士1人,海外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fago288.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DB旗舰真人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